

-
首页
-
科研服务
- 单细胞转录组
- 10x 单细胞3’端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5’端转录组+免疫组库测序
- 10x 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Flex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
- 墨卓单细胞转录组
- 华大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ATAC测序
- 蛋白质组学
- Somascan蛋白质组学(7k/11k)
- Olink 蛋白质组学
- 空间蛋白质组学
- PRM靶向定量蛋白质组学
-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 超高深度血液蛋白质组
- 超高深度FFPE蛋白质组
- 微量蛋白质组-DIA
- 代谢组学
- 空间代谢组学
- 靶向脂质(2500种以上)相对定量
- 非靶向脂质组学
- 广靶脂质组学
- 非靶向代谢组学
- 中长链脂肪酸定量(51种)
- 短链脂肪酸定量(7种)
- 神经递质定量(17种)
- 转录组学
- 转录组测序
- Small RNA测序
- LncRNA测序
- CircRNA测序
- 全转录组测序
- 全长转录组测序
- RNA甲基化测序
- RT-qPCR
- 类器官芯片
- 心肌类器官模型
- 表皮模型
- 黑素皮肤模型
- 全层皮肤模型
- 人源类器官培养
- 鼠源类器官培养
- 各类型肿瘤类器官培养
- 正常类器官培养
- 空间转录组
- 10x Visium V1 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Visium CytAssist V2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Visium HD 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Xenium空间原位分析
- 华大Stereo-seq V1.3空间转录组测序
- 基础验证实验服务
- 免疫组化
- 多重荧光免疫组化
- 荧光QPCR
-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检测
- 流式细胞实验
- 动物模型构建
- 类器官模型构建
- 酵母文库
- 泛素E3文库筛选
- 核体系酵母文库构建
- 膜体系酵母文库构建
- 酵母双杂交筛选
- 酵母单杂交筛选
- 酵母家族文库筛选
- 基因组学
- 人全基因组测序
- 人全外显子测序
- 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
- 微生物组学
- 微生物多样性(扩增子)测序
- 宏基因组测序
- 宏转录组测序
-
临检服务
- 血液病MICM综合检测
- 感染病原筛查高通量测序
-
实践云平台
-
关于我们
- 企业介绍
- 加入实践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首页
-
科研服务
- 单细胞转录组
- 10x 单细胞3’端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5’端转录组+免疫组库测序
- 10x 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Flex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
- 墨卓单细胞转录组
- 华大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ATAC测序
- 蛋白质组学
- Somascan蛋白质组学(7k/11k)
- Olink 蛋白质组学
- 空间蛋白质组学
- PRM靶向定量蛋白质组学
-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 超高深度血液蛋白质组
- 超高深度FFPE蛋白质组
- 微量蛋白质组-DIA
- 代谢组学
- 空间代谢组学
- 靶向脂质(2500种以上)相对定量
- 非靶向脂质组学
- 广靶脂质组学
- 非靶向代谢组学
- 中长链脂肪酸定量(51种)
- 短链脂肪酸定量(7种)
- 神经递质定量(17种)
- 转录组学
- 转录组测序
- Small RNA测序
- LncRNA测序
- CircRNA测序
- 全转录组测序
- 全长转录组测序
- RNA甲基化测序
- RT-qPCR
- 类器官芯片
- 心肌类器官模型
- 表皮模型
- 黑素皮肤模型
- 全层皮肤模型
- 人源类器官培养
- 鼠源类器官培养
- 各类型肿瘤类器官培养
- 正常类器官培养
- 空间转录组
- 10x Visium V1 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Visium CytAssist V2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Visium HD 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Xenium空间原位分析
- 华大Stereo-seq V1.3空间转录组测序
- 基础验证实验服务
- 免疫组化
- 多重荧光免疫组化
- 荧光QPCR
-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检测
- 流式细胞实验
- 动物模型构建
- 类器官模型构建
- 酵母文库
- 泛素E3文库筛选
- 核体系酵母文库构建
- 膜体系酵母文库构建
- 酵母双杂交筛选
- 酵母单杂交筛选
- 酵母家族文库筛选
- 基因组学
- 人全基因组测序
- 人全外显子测序
- 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
- 微生物组学
- 微生物多样性(扩增子)测序
- 宏基因组测序
- 宏转录组测序
-
临检服务
- 血液病MICM综合检测
- 感染病原筛查高通量测序
-
实践云平台
-
关于我们
- 企业介绍
- 加入实践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DNBelab C系列高通量单细胞ATAC测序」
snATAC - seq 是一项基于转座酶的染色质可及性测序技术。其原理是利用转座酶随机转座到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开放区域,同时添加接头,经过扩增构建文库,进而获取整个基因组中染色质开放区域的 DNA 序列。通过对染色质开放区域的 Motif 分析,能够挖掘出潜在的活跃转录因子、抑制子及其关联基因,助力深入探究基因调控机制 。
技术原理及实验流程
通过对微珠表面修饰,连接带有 Cell Barcode 的引物,以此对每个细胞释放的 mRNA 进行独特标记。在引物尾部设计 3 个 rG 碱基,使其能与游离 PolyT 捕获的 mRNA 杂交,进而在液滴内启动逆转录。 在逆转录酶和 TSO 序列的协同作用下,mRNA 的 5’端会合成 3 个 C 碱基,与磁珠引物尾部的 rG 碱基互补杂交,精准完成每条 mRNA 的 5’端序列捕获。随后,对 mRNA 进行全长序列扩增,扩增产物分为 3 份,分别用于 5’RNA 的片段化、加接头等文库制备,以及 TCR 或 BCR 的巢式 PCR 扩增及其他文库制备过程。
单细胞 ATAC-seq 先从组织或细胞中富集细胞核,随后运用 Tn5 转座酶切割染色质开放区。借助 DNBelab C4 单细胞设备,将转座后的细胞核与带标签磁珠包裹起来,于液滴内完成染色质开放区的富集与扩增。后续依照高通量测序流程制备文库并进行测序及生信分析。在操作时,转座后的细胞核投入芯片数量为 5,000 - 15,000,可获取 3,000 - 9,000 个细胞,双包率低于 5%,确保数据精准可靠 。
1. 单细胞或细胞核悬液制备:针对组织样本,可通过液氮速冻提取细胞核,或从新鲜组织分离高质量细胞用于实验,要求细胞核总数超 10 万个。
2. 酶处理提纯:将生成的液滴经过破乳后,利用 ATAC 反应体系进行酶处理,去除冗余片段;
3. PCR 扩增:对回收的 DNA 按照设置 PCR 反应体系及参数进行 PCR 扩增;
4. PCR 扩增产物纯化:将 PCR 产物使用磁珠完成纯化;
5. 文库质量检测:取 DNA 产物检测浓度及片段分布;
6. 上机测序:文库检测合格,上机测序。使用华大自主研发的国产化 DNBSEQ Tx 系列超高通量的测序仪进行测序。
实验流程
-
1. 高捕获率:细胞捕获效率超 60%,大量细胞得以精准捕获;
2. 高适配度:与 3'RNA 数据能完美协同分析,从多维度深度挖掘生物信息;
3. 低污染率:双胞污染率控制出色,当捕获 15,000 个细胞核时,该污染率低于 6%;
4. 高效率:实验周期大幅缩短,1 天内即可完成文库制备作。
「技术优势」
联系方式
—
电话:400-000-3693
邮箱:support@shijianmed.com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龙山南路141号生命之光A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