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科研服务
- 单细胞转录组
- 10x 单细胞3’端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5’端转录组+免疫组库测序
- 10x 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Flex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
- 墨卓单细胞转录组
- 华大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ATAC测序
- 蛋白质组学
- Somascan蛋白质组学(7k/11k)
- Olink 蛋白质组学
- 空间蛋白质组学
- PRM靶向定量蛋白质组学
-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 超高深度血液蛋白质组
- 超高深度FFPE蛋白质组
- 微量蛋白质组-DIA
- 代谢组学
- 空间代谢组学
- 靶向脂质(2500种以上)相对定量
- 非靶向脂质组学
- 广靶脂质组学
- 非靶向代谢组学
- 中长链脂肪酸定量(51种)
- 短链脂肪酸定量(7种)
- 神经递质定量(17种)
- 转录组学
- 转录组测序
- Small RNA测序
- LncRNA测序
- CircRNA测序
- 全转录组测序
- 全长转录组测序
- RNA甲基化测序
- RT-qPCR
- 类器官芯片
- 心肌类器官模型
- 表皮模型
- 黑素皮肤模型
- 全层皮肤模型
- 人源类器官培养
- 鼠源类器官培养
- 各类型肿瘤类器官培养
- 正常类器官培养
- 空间转录组
- 10x Visium V1 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Visium CytAssist V2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Visium HD 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Xenium空间原位分析
- 华大Stereo-seq V1.3空间转录组测序
- 基础验证实验服务
- 免疫组化
- 多重荧光免疫组化
- 荧光QPCR
-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检测
- 流式细胞实验
- 动物模型构建
- 类器官模型构建
- 酵母文库
- 泛素E3文库筛选
- 核体系酵母文库构建
- 膜体系酵母文库构建
- 酵母双杂交筛选
- 酵母单杂交筛选
- 酵母家族文库筛选
- 基因组学
- 人全基因组测序
- 人全外显子测序
- 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
- 微生物组学
- 微生物多样性(扩增子)测序
- 宏基因组测序
- 宏转录组测序
-
临检服务
- 血液病MICM综合检测
- 感染病原筛查高通量测序
-
实践云平台
-
关于我们
- 企业介绍
- 加入实践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首页
-
科研服务
- 单细胞转录组
- 10x 单细胞3’端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5’端转录组+免疫组库测序
- 10x 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Flex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全长转录组测序
- 墨卓单细胞转录组
- 华大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 10x 单细胞ATAC测序
- 蛋白质组学
- Somascan蛋白质组学(7k/11k)
- Olink 蛋白质组学
- 空间蛋白质组学
- PRM靶向定量蛋白质组学
- 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 超高深度血液蛋白质组
- 超高深度FFPE蛋白质组
- 微量蛋白质组-DIA
- 代谢组学
- 空间代谢组学
- 靶向脂质(2500种以上)相对定量
- 非靶向脂质组学
- 广靶脂质组学
- 非靶向代谢组学
- 中长链脂肪酸定量(51种)
- 短链脂肪酸定量(7种)
- 神经递质定量(17种)
- 转录组学
- 转录组测序
- Small RNA测序
- LncRNA测序
- CircRNA测序
- 全转录组测序
- 全长转录组测序
- RNA甲基化测序
- RT-qPCR
- 类器官芯片
- 心肌类器官模型
- 表皮模型
- 黑素皮肤模型
- 全层皮肤模型
- 人源类器官培养
- 鼠源类器官培养
- 各类型肿瘤类器官培养
- 正常类器官培养
- 空间转录组
- 10x Visium V1 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Visium CytAssist V2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Visium HD 空间转录组测序
- 10x Xenium空间原位分析
- 华大Stereo-seq V1.3空间转录组测序
- 基础验证实验服务
- 免疫组化
- 多重荧光免疫组化
- 荧光QPCR
- 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检测
- 流式细胞实验
- 动物模型构建
- 类器官模型构建
- 酵母文库
- 泛素E3文库筛选
- 核体系酵母文库构建
- 膜体系酵母文库构建
- 酵母双杂交筛选
- 酵母单杂交筛选
- 酵母家族文库筛选
- 基因组学
- 人全基因组测序
- 人全外显子测序
- 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
- 微生物组学
- 微生物多样性(扩增子)测序
- 宏基因组测序
- 宏转录组测序
-
临检服务
- 血液病MICM综合检测
- 感染病原筛查高通量测序
-
实践云平台
-
关于我们
- 企业介绍
- 加入实践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单细胞解离专题 | 脑样本解离方案全解

大脑作为高度发达且结构最为复杂的器官之一,由数以亿计的神经元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连接网络构成。每个脑细胞都表达着数千个基因,这些基因影响着细胞的功能,因此研究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对了解其特性和大脑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神经元之间由不同的突触连接,酶消化的过程会导致突触结构的破坏和神经细胞的丢失;而小脑和脑干中存在的大量髓鞘和神经传导纤维等组织,使得组织在酶解后容易产生大量细胞碎片。
针对脑组织的构成特点和根据客户关注的不同细胞类型,实践医学将提供不同的实验制备方案。由于神经元细胞比较脆弱且占比少,对于关注神经元的样本,我们建议样本进行提核处理。若不关注神经元细胞,则可采用机械加酶解加去杂的方法进行制备。我们将从采集、制备两个方面一一阐述,让各位老师能在实验前选择到最合适的实验方案。
图片来源:Weiskirchen S. Determination of copper poisoning in Wilson's disease using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Ann Transl Med. 2019 Apr;7(Suppl 2):S72.
脑组织取样要求


-
所采集组织必须符合《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 ;
-
组织离体后,剔除非关注的、坏死的部分,及时清洗2-3遍,保证组织表面无血污及染色剂;
-
取适量组织于保存管中,保证组织能被组织保存液完全浸没;
-
及时放入组织保存液中,保证组织没有经过冷冻,灼烧等处理;
-
在组织保存管上做好标记,用封口膜缠绕管口,避免漏液;
-
2-8℃恒温冷链寄送至实验室。
脑组织单细胞悬液制备


01 实验准备


离心管、细胞筛、移液枪、培养皿、无菌眼科剪/镊子、混合酶液、Percoll液、冰盒冰板,水浴锅、冷冻离心机、显微镜、荧光计数仪......
样本接收,拍照留存开始实验。
02 实验步骤


-
将寄送至实验室的脑组织从组织保存管中取出,用预冷的HBSS缓冲液清洗组织2-3遍,去除血污及不相关组织部位;
-
将组织装入1.5ml低吸附离心管中,并剪碎成肉糜状;
-
把剪好的组织悬液放入装有混合酶液的15ml低吸附离心管中,37℃震荡孵育10min;
-
消化结束后,用带滤芯的1ml移液器反复吹打组织-混合酶液直至无明显的组织块;
-
40μm滤网收集细胞悬液,离心;
-
去上清,裂红,离心;
-
在离心的过程中,配置Percoll去杂试剂(9份的Percoll®(GE Healthcare)+1份的D-PBS(Without Ca++ and Mg++)(10X));
-
去上清后,细胞沉淀用7ml PBS缓冲液重悬,加入3ml配置好的Percoll去杂试剂,颠倒混匀后离心;
-
去上清,留沉淀,再次清洗一遍即可得到脑组织细胞悬液。
03 部分实验结果展示



脑组织单细胞核悬液制备


01 实验准备


离心管、细胞筛、移液枪、培养皿、无菌眼科剪/镊子、核分离液、冰盒,冷冻离心机、显微镜、荧光计数仪......
样本接收,拍照留存开始实验
02 实验步骤


-
组织预处理:将冷冻脑组织置于冰上,加入一定量的核分离液,并将组织剪成肉糜状;
-
核分离:加入一定体积的核分离液冰上孵育裂解5min,每2min颠倒混匀一次;
-
核过滤:孵育结束后将裂解后的悬液过滤,200g离心收集;
-
核富集:收集上清对核悬液进行二次富集,500g离心收集;
-
核清洗:用核清洗液重悬沉淀并定容离心,重悬后即得到脑组织细胞核悬液。

实践医学团队拥有众多疑难样本解离成功经验,为您提供一站式多组学服务!



联系方式
—
电话:400-000-3693
邮箱:support@shijianmed.com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龙山南路141号生命之光A座